top of page

匿名三

  謝謝凝夜和浮火的心得和評述,具體的指出我在寫作上隱約有感的盲點:例如時間段落的安排與回憶的跳躍(如果將插敘的回憶改用不同的字體或顏色來分辨,是否會比較容易閱讀?),第一章情節太慢進入兩人關係的說明,段落字數的安排差異,以及大多描述容易令閱讀者誤解或難以明白的地方,都一一被細心指出來,基本上這些問題的共通點就是:從讀者的角度考慮未盡周全,而這確實是我向來的問題,往後寫作的時候會多從這些提示的地方思考。遣詞用字的部分,也謝謝兩位共同的提醒,往後會盡力避免過於雕琢。
  最後稍微補述一下故事如此進行的緣由:這篇小說想寫的是失去與哀悼,時間則是選擇行揚自殺的前三天,所以敘事與感官描述時是以主角極度主觀的心理感受與追憶為線,順敘事件則是由他辭職工作的最後一天、和旭陵(唯一對他友善)的家人拿最後被扣住的遺物,去見人世間旭陵的最後一面(掃墓)後回家,卻從日記裡知道瓶中信的存在,所以又去了一趟九份,但瓶中信的內容無法改變他的決定,最終仍選擇跟人世間告別,而與旭陵之間的回憶在過程中一直陪伴著他,來補敘選擇離世的理由。相較之下,現實生活中對行揚是疏離的,所以6-1(這個數字只是表明本文共有6章,這是第1章)的阿黎跟行揚吐露照顧生病太太的辛苦,但並不關心行揚的生活,所以會很輕易知道阿黎的生活狀況(「事事順心」是從阿黎的表情得知,「太太生病」則是之前的資訊去追述關心,這段倒是真實發生過的對話,但我沒想到寫出來會有矛盾),但即使是最後一天,行揚也無法開口說自己的事,即使他有過類似(照顧伴侶)的經驗;慧卿對他有意,想要跟他保持連繫,發現他的異狀,他只能阻止和視而不見──我在6-1想表現的是這種隔閡,因為這是他最後與人世最接近的情境,但顯然這種意圖表現得不夠清楚。
  至於未解之謎,確認是學校公用電話亭後,行揚就可以去找旭陵;但旭陵在此刻害怕面對面,所以說謊自己在新竹。他們是從這一天建立情侶關係,在旭陵遇難不死之後;而背後靈是安心(對方沒事)又緊張(似乎要告白)時硬擠出來的玩笑話,對應到現在是旭陵真的死了,行揚則想要時時刻刻抓牢回憶,卻難以感受他的存在。
  做了這麼多冗贅的說明,以及拿這麼難以理解的作品請你們閱讀,除了感謝之外也感到相當過意不去。你們的建議,相信會讓我更知道怎麼調整閱讀的角度,謝謝你們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bottom of page